万州大瀑布群景区宽151米,高64.5米,瀑布面积达9739.5平方米,是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它位于万州区境内,距城区30公里,景区面积60.13平方公里。 万州大瀑布群景区山青、水秀、瀑宽、洞奇、潭幽、湖大、虹美。瀑布下面1600平方米的水帘洞能极大丰富您的想象力。7000余平方米的青龙洞中,叹为观止的是自然天成的青龙洞“天工画壁”。
重庆朝天门位于重庆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南宋时期宋朝定都临安,即今天的杭州,那时有圣旨传来是经长江 到达朝天门,所以才有了朝天门这个名字。朝天门左侧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纵流1119千米,于此注入长江。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
一个市中心的公园,地处于长江、嘉陵江南北挟持而过的陡峻狭长山岭上,因其形似鹅之颈项,故而得名,这里是俯瞰重庆两江和夜景的绝佳地,最高处在瞰胜楼。 公园面积很大,背倚山城,处于重庆半岛最高处,高挑出世。环境很好,绿树成荫。可以看看风景,还有当地喝茶打牌的大爷大妈。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自贵州省沿河县进入重庆酉阳自治县万木乡、龚滩古镇、彭水自治县,至重庆涪陵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其中从彭水县境内的高谷镇到酉阳的万木段,拥有“千里乌江,百里画廊”的美誉。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包括重庆武隆旅游景点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这三部分,三个喀斯特景点已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地处仙女山南部,位居仙女山与武隆县之间;仙女山位于重庆武隆县仙女山镇,地处重庆东部武陵山脉;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4千米处的芙蓉江畔。
步道,就是方便当地人的步行通道。山城步道是老重庆的印记,漫步石板路的小巷,是体验山城韵味的最佳方式之一。 如今较有名气的是第三步道,不仅串起了沿途抗建堂、菩提金刚塔、第一水厂塔、仁爱堂、石库门、山城巷等独具老重庆风味的历史景点,有一段栈道的风景还很美。
重庆湖广会馆是个清代建筑,法国总统奥朗德也来过这里。会馆古色古香,绿化很好。建筑雕刻还是挺精美的,人少的话拍拍照还是不错,很复古。
在重庆武隆段的高峡平湖游览区,江水碧绿发蓝,两岸苍劲树根千姿百态、水鸟飞舞、钟乳垂挂、飞泉流瀑,绿影婆娑,是芙蓉江最为美丽的一段风景。
南山是重庆主城区周边最重要的一座山,踏青好去处,可以眺望整个两江的风光。景区很大,景点也多。比较有名的是一棵树观景台、抗战遗迹博物馆、南山植物园、黄葛步道、三块石等,山顶就是标志性建筑大金鹰。
这里被专家誉为“渝黔生物基因库”,是目前重庆地区最大的、原始生态保护最完好的自然生态风景区。 黑山谷最为奇妙的风景是险窄深幽的鲤鱼河十里峡谷,人站在最窄的鲤鱼峡中,一只手可摸到重庆的山,另一只手则可摸到贵州的山;还有似九天银河泻地飞鱼瀑是万盛黑山谷最为壮观的瀑布和鲤鱼进入上游而必须跳起越过落差达60 公分高的鱼跳滩。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西北部。设在国民党“军统”特务重庆集中营(1939~1949)和“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1943~1946)的旧址、1949年“一一·二七” 政治大屠杀的发生地。1954年修建了烈士公墓和烈士纪念塔。1956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修建陈列大厅,对公众开放,定名中美合作所重庆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1984年改现名。
丰都鬼城旧名酆都鬼城,又称为“幽都”、“鬼国京都”、“中国神曲之乡”,春秋时期称“巴子别都”,是一座拥有近2000年历史的古城。这里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由鬼城名山风景区和鬼王石刻风景区组成,城内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桥、黄泉路、望乡台、药王殿等多座表现阴间的建筑。
巫山小三峡,是大宁河下游流经巫山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与长江三峡的宏伟壮观、雄奇险峻相比,小三峡则显得秀丽别致,精巧典雅。由于大宁河小三峡开发较晚,人们的衣食住行仍旧保留着古朴习俗,加上小三峡中那些保存完好的古栈道与古悬棺等,让人无可为非。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属武陵山脉,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武隆县境乌江北岸,因其山有峰酷似翩跹起舞的仙女而得名,与千里乌江画廊、芙蓉洞、芙蓉江、天生桥群地质奇观组合成为重庆十佳旅游景区之一的旅游观光度假胜地,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又名重庆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与重庆人民大礼堂正对。其前身为1951年3月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6月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9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并加挂“重庆博物馆”馆名,其新馆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龙水峡地缝设有80米瀑布水帘,奇哉妙哉。地缝中老树藤萝盘绕,泉水流瀑挂壁险峻幽深,怪石峥嵘,明涧湍急。仰望壁立千仞,天光曦微,让人昏昏然不知身之何处。可以说,观龙水峡地缝,可知百万年地质变化。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2016年国庆假期旅游“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古驿站是天坑三桥中的一著名景点,为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取景地,是一座汉唐风格的古驿站。 新搭建的古驿站,完全模仿汉唐时期驿站风格而建,连青砖、灰瓦也是专门到外省定做运来的,屋梁、门窗上的雕花也都进行了“作旧”处理。
洪崖洞,位于重庆直辖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坐拥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以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解放碑直达江滨。
重庆特色交通之一,《极限挑战》曾经在这里拍摄。并不算景点,扶梯速度比一般的快,30度的倾斜度在视觉上还是挺刺激。恐高患者慎入。
在这条不长的街道上,从楼房、墙面,到校园、店铺外墙上等,满满都是涂鸦,相当于一条巨型的3D涂鸦画作。虽然涂鸦比较老旧了,但此地人少安静,可以随便凹造型拍照。
李子坝站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一座高架侧式车站,车站编号207,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新路与桂花园路交汇处,北临嘉陵江,背靠桂花园路。
川美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在黄桷坪,一个美丽的校园,不能错过的小清新地儿。学校像是一个微缩版的北京798,有很多有趣的雕塑,处处充满了艺术气息。校园不大,人少幽静,绿树成荫。
南山一棵树观景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半山腰处,与重庆主城区隔江相望,是围绕一棵大树形成的一处视线开阔的观景台,日观重庆风貌,夜览山城美景,是重庆都市旅游的必到之地。
长江索道,位于中国重庆,是重庆第二条跨江索道(第一条为嘉陵江索道),已经运行近30年,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和“山城空中公共汽车”。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
渣滓洞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重庆渝中半岛的一条街,象征着真正的山城老重庆。尽管如今十八梯也逃不过城市建设的脚步,还未知其命运,但依然无法将其忽略,因为若想要领略真山城、老重庆,十八梯是最好的教科书。重庆城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十八梯是从上半城(山顶)通到下半城(山脚)的一条老街道。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起于重庆市渝中区陕西路,与东水门长江大桥北岸桥台相接,下穿渝中半岛连接隧道,在洪崖洞旁穿出隧道并跨越嘉陵江,止于江北城南大街,全长约1.60公里。包括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正桥(含主桥及引桥)、渝中连接隧道,以及与两岸道路网的接线匝道。
解放碑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商业区中心部位,民族路、民权路、邹容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处。纪念碑高27.5米,有旋梯可达顶端;碑顶设时钟、方向标志和风速风向仪。该碑最初兴建于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于1941年底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
金佛山位于北纬30°附近,重庆市南川区境内,大娄山脉北部,面积1300平方千米,景区面积441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2238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有“天然植物陈列馆”之称,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1] 2016年国庆假期旅游“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万灵古镇原名路孔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城东,距荣昌城区12公里,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西南面临濑溪河,东北靠丘陵山峦,街市依山而建,素有“小山城”的美誉。
酉阳地处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腹地,是重庆幅员面积最大、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森林覆盖率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县,是重庆唯一不享受高温补贴的区县,是“火炉”重庆名副其实的“凉都”。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磁器口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
交通茶馆位于黄桷坪正街,是重庆唯一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茶馆。
南滨路处于重庆市的中心地位,它北临长江,背依南山,可观最美渝中夜景;历史悠久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开埠文化、大禹文化、码头文化、抗战遗址文化如珍珠般遍布沿线,使南滨路获得了“重庆外滩”的美誉。
人民大礼堂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位于重庆市人民路学田湾,是重庆市最大的剧场和会议中心。1950年动工兴建,1953年竣工。初名"中苏大楼",后改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5年改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