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长江沿岸发掘数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早中期的代表是丰都县高家镇遗址、丰都县烟墩堡遗址和桂花村、三合镇井水湾、冉家路口遗址。丰都县高家镇遗址是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罕见的旷野类遗址,发掘出了丰富的石制品,以大中型砍砸器为主,有少量刮削器。以上遗址属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地质时代大致在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初。
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 根据考古发现的古遗址遗物推测,重庆的远古文化可追溯到200多万年前。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
1929年,重庆从巴县分离,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日称为《日清媾和条约》)中规定,重庆(连同苏州、杭州、沙市)成为中国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
三·三一惨案,是发生在重庆市的一起国民党反动派武装残酷镇压重庆各界人民群众爱国集会而制造的大惨案,因1事发927年3月31日,故称三·三一惨案。
酉阳起义是清朝末年,酉阳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灾连连,粮食欠收,以至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清政府虽平粜赈灾,以缓和矛盾,但贪官污吏大做手脚,大肆克扣、贪污赈灾粮款,使得人心浮动。仁人志士振臂一呼,揭竿而起。
1906年,公强会成员杨沧白与朱之洪改组公强会,成立了同盟会重庆支部,于1911年11月中旬发动起义,11月22日,重庆知府钮传善向起义军投降,重庆辛亥起义宣告胜利。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直辖市是许多国家的最重要省级行政区
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重庆开埠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