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信息查询

重庆百科官方微信

电话:023-62897001/62891977

渝中区

  • 加入收藏
  • 重庆百科 0

渝中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大都市区,属重庆主城九区之一。地处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地带,由于两江环抱,形似半岛,又名渝中半岛。


渝中区作为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流通中心,别称“山城”、“江城”,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以及红岩精神在此发源。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渝中区户籍人口630762人。截至2015年1月8日,渝中区幅员面积23.71k㎡(陆地面积18.54k㎡),管理11个街道(朝天门街道、解放碑街道、上清寺街道、南纪门街道、七星岗街道、菜园坝街道、两路口街道、大溪沟街道、石油路街道、大坪街道、化龙桥街道)。  


渝中区作为全国文明城区,并获“中国爱心城市”、“市级环保模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光荣称号。


2017年,渝中区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周朝,属巴国江州地域,为巴国国都所在地。


秦朝,置巴郡,属巴郡江州县地域,为巴郡和江州治所所在地。


从汉代至清代,区境先后属江州县、垫江县、巴县地域,为郡、州、路、府、省、县治所所在地。 


中华民国时期,1929年正式设重庆市,渝中区境属重庆市地域;1935年,重庆市下设5个区,第一至第四区在渝中区境;1939年,重庆市下设12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渝中区境;1942年,重庆市下设17个(陆上)区和1个水上区,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份在渝中区境;1946年,重庆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渝中区境。在此期间,区境一直是重庆市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区境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11月第一区改称市中区,为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西南军区所在地,并一直是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1995年3月,市中区更名渝中区。 


2006年6月7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06]118号)批复同意渝中区将13个街道调整为12个街道。其中,撤销较场口街道、王家坡街道,设立石油路街道,调整6个街道行政区域范围,保留5个街道行政区域和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具体为:撤销较场口街道,并入解放碑街道;撤销王家坡街道,并入菜园坝街道、两路口街道;以原大坪街道的煤建新村、茶亭村、民乐村、石油路、金银湾、虎头岩和原化龙桥街道的九高路共7个社区设立石油路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渝中区常住总人口630090人,其中:七星岗街道68872人,解放碑街道64629人,两路口街道51811人,上清寺街道55903人,菜园顼街道38380人,南纪门街道46862人,望龙门街道41358人,朝天门街道27338人,大溪沟街道66319人,大坪街道81658人,化龙桥街道15806人,石油路街道71154人。


2015年1月8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15]3号)批复同意渝中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望龙门街道,调整朝天门街道、解放碑街道、南纪门街道行政区域范围。具体为:将原望龙门街道的巴县衙门、白象街、二府衙、湖广会馆4个社区划归朝天门街道管辖,邮政局巷社区划归南纪门街道管辖;将朝天门街道的罗汉寺社区划归解放碑街道管辖;朝天门街道办事处驻地迁至解放东路189号(原望龙门街道办事处驻地)。调整后,渝中区辖11个街道。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渝中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处于北纬29°31′50″-29°34′20″、东经106°28′50″-106°35′10″之间,在长江、嘉陵江汇流处。渝中区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通陆,为东西向狭长半岛。渝中区东、南濒临长江,与南岸区水域相邻;北面濒临嘉陵江,与江北区水域连界;西面与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接壤。


地质构造


渝中区位于新华夏系重庆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和重庆平行褶皱束过度带的重庆复向斜部位,其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晚期褶皱运动。构造形迹从东向西依次为:东西两侧分别为南温泉和观音峡紧密背斜,中部为重庆复向斜。


重庆复向斜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北北东向的平缓褶皱组成,由西向东有金鳌寺(化龙桥)向斜、龙王洞背斜、沙坪坝——重庆(解放碑)向斜、除沙坪坝——重庆(解放碑)向斜呈NE——SW向外,其余多呈NNE——SSW向展布,并向南转为SN向。区内褶皱均为缓倾没的平缓开阔式,轴部、翼部均由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组成,褶皱倾没角2~8°,岩层产状平缓,倾角3~6°。


地形地貌


渝中区属重庆平行岭谷区,以剥蚀构造地貌为主。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背斜一般隆起成山,向斜经长期剥蚀后形成丘陵。在长江、嘉陵江长期流经由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的平缓开阔褶皱地区,不断冲刷、侵蚀河床,在地壳相对上升期,河水下切,岸坡升高。在地壳相对稳定期,河水迂回侧蚀,使冲刷(侵蚀)岸岸坡变陡,常在冲刷岸形成高陡岸坡,在堆积岸堆积大量冲积物质。同时,在风化作用和重力地质作用下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发展,使产状平缓、有厚大砂岩盖层的软质泥岩斜坡出现高陡软基岸坡,如此交替进行,不断改变河谷形态,岸坡变高变陡形成了渝中特有的谷间剥蚀台地斜坡地貌。


区内地形最高点浮图关电视塔处,高程为389.1m,最低点为长江出境处的朝天门码头,高程约为167.2m。


气候特征


渝中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据气象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17.6°C,极端最高气温42.2°C,极端最低气温-1.8°C;年无霜期341.9天,雾日平均30天——4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088.8mm,最大1518.7 mm(1916年),最小644.3 mm(1939年),主要集中在4~10月,且多呈大雨或暴雨,占年总降雨的85%左右,由于降雨集中,常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水文


渝中区河流属嘉陵江、长江水系,长江由南而流经测区,嘉陵江由西而东入境并在朝天门与长江汇合。长江在黄沙溪入境,往北流经菜园坝、朝天门出境。嘉陵江在化龙桥滴水岩入境,往东经李子坝、牛角沱至朝天门汇入长江。


自然资源


渝中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大都市区,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主要矿产有铁矿、煤矿、粘土矿、石英砂岩等;植物资源以人工种植为主;动物资源以家畜为主。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1月8日,渝中区共划分为朝天门解放碑上清寺南纪门七星岗、菜园坝、两路口大溪沟石油路大坪化龙桥11个街道。区政府在各街道设立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管理辖区事务。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渝中区常住人口为63.9万人,占重庆市常住人口的2.18%。男性为31.24万人,占总人口的49.58%;女性为31.77万人,占总人口的50.4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8.33。0-14岁的人口为5.84万人,占总人口的9.27%;15-64岁的人口为50.98万人,占总人口的80.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19万人,占总人口的9.82%。


2015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3.1万人,比上年减少1.2万人,其中男性26.2万人,女性26.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4.95万人;城镇化率100%。


民族


至2009年,渝中区户籍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6.04万人,占总人口的99.28%;回族、土家族、满族、苗族、壮族、蒙族、彝族等37个少数民族人口为0.48万人,占0.72%。


政治体制



区委书记:黄玉林



经济


综述

渝中区,属重庆主城九区之一,是一个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地区,基本没有农业。


2017年,渝中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12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5.1%。地均GDP产出55.9亿元/平方公里;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70528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2.4亿元、1089.9亿元,分别增长1.0%、5.2%。二、三产业比例为2.9∶97.1,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99.4%。


2019年,渝中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30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地均GDP产出64.8亿元/平方公里,位列全市第一;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96875.7元,位列全市第一。


2019全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2.2亿元、1179.1亿元,分别增长2.6%、5.2%。二、三产业比例为9.4∶90.6,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95.2%。


2019全年区域税收收入205.7亿元,下降1.2%,占GDP的比重为1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9亿元,下降9.7%,其中税收收入34.2亿元,下降9.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3亿元,增长4.2%。


2019年高端商贸业增加值283.2亿元,增长4.3%;专业服务业增加值242.5亿元,增长6.3%;文化旅游业增加值135.0亿元,增长5.3%;互联网服务业增加值96.8亿元,增长7.5%;健康医疗服务业增加值100.9亿元,增长2.3%。


2019年,渝中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09元,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26555元,增长9.9%;转移净收入10038元,增长4.9%。人均消费性支出31093元,增长6.8%,其中食品类支出9242元,增长5.6%;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3821元,增长2.0%。


房地产业


2015年,渝中区商品房施工面积79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72.7万平方米、办公楼157.5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238.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01.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6.9万平方米、办公楼30.3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9.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08.0亿元,其中住宅49.9亿元。按建筑面积计算,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销售平均单价分别为8758.2元/平方米、12931.3元/平方米、17216.7元/平方米。


服务业


2015年,全区实现增加值167.0亿元,增长19.7%。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法人企业211个,增长12.2%;实现营业收入145.2亿元,增长19.2%.


金融业


金融业作为渝中区第一支柱产业,2015年末,全区银行存款余额5859.1亿元,增长18.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04.7亿元,增长10.2%;银行贷款余额为4394.2亿元,增长9.3%。股票成交额、基金成交额、期货成交额、要素市场成交额分别为13722.8亿元、192.4亿元、66036.8亿元、1862.6亿元。引进市级以上金融机构11家,总数达162家。药交所等7家要素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商贸业


2015年,渝中区商品销售总额2619.5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9亿元,增长10.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892.8亿元,增长1.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零售额377.0亿元,增长7.8%。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零售额中,食品类增长0.1%、中西药品类增长8.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8.8%、通讯器材类增长45.3%。商圈发展良好,百亿商圈达到2个。 


旅游业


2015年,渝中区旅游业总收入237.6亿元,增长14.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99.5亿元,增长14.4%,旅游外汇收入5.8亿美元,增长7.4%。接待旅游者人数4199万人次,增长13.2%,其中国内旅游者4086万人次,增长13.4%,入境旅游者113万人次,增长6.9%。旅行社161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4家;4A、3A、2A景区分别为8个、3个、2个,游船10艘。


城市荣誉


2010年11月,渝中区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区已通过重庆市政府组织检查验收。


2011年12月,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渝中区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渝北区通过复查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区称号。


2012年2月,重庆直辖市政府表彰授予15个单位首届重庆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奖,渝中区成为重庆区县科协系统唯一殊荣的单位。这是自中国科协1999年启动创建以来,渝中区连续11年保持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


2012年12月,“第二届中国爱心城市大会”在福建省晋江市落下帷幕,渝中区荣获2012年度“中国爱心城市(区)”荣誉称号。 


2013年1月,国家卫生部组织专家组结合材料预审、现场考评和综合评审后,认定渝中区达到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方案要求,授予渝中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


请输入您的内容

姓名:
电话:

友情链接:圣灵科技   百度   抖音   腾讯   快手   小红书   今日头条   企业盟   重庆互联网   重庆网   全民财多多   全民创收网   建筑劳务网   微星球   圣灵短视频   圣灵传媒   圣灵建站系统   圣灵客服系统   圣灵溯源系统   圣灵人事系统   圣灵商学院   WEB专家   U站网   云人脉圈   海南网   贵州网   云南网   广西网   甘肃网   宁夏网   山东网   陕西网   山西网   黑龙江网

版权所有©2004-2024 重庆市渝中区圣灵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重庆百科 山城文化  渝ICP备16004600号-18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426号 电子营业执照